追憶主耶穌與祂一起背十字聖架

 

(耶穌聖名堂耶穌受難史行動劇演後記)

                     郁義榮 

每年從四旬期的聖灰禮儀開始,到耶穌為人受難後的復活節,在這段期間,我們都是以教會中傳統而有點刻版的各種禮儀來做補贖,行愛德,以紀念這個使人得救的史實。但今年本堂除了遵守教規內的各項禮儀外,還特別演出一場耶穌受難史蹟的行動劇,讓我們以行動追隨耶穌基督同祂一起背負十字架,以求分享祂的復活和生命。

 

這個創舉的推手是我們敬愛的曹蒙席世鐸神父給我們提出的構想,經過傳協會熱烈的討論,大家覺得我們如能以行動劇,來追憶表現耶穌為了救贖世人的罪而受難,被釘十字架的苦刑事蹟,透過表演的方式來感受,更能堅固彼此共有的信德。於是獲得了一致贊同,但是要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呈現耶穌受難的經過,實在是一個高難度的工作。行動劇的腳本、導演、演員、服裝、化妝、道具、燈光、音效、攝影、場務……等等。而且還有時效上的壓力,要在聖枝主日彌撒後演出,不到一個月的緊迫時間。實在是天主給我們本堂很大的考驗。經過多次的籌劃討論中,決定了我們演出的方向,採取多元性的方式,除了現場的演出外,其中兩場的戲劇,用新科技的數位相機拍攝於戶外,再用播映來銜接現場的演出。加上本堂聖詠團的合唱與張玉胤老師的獨唱來串場,組成一齣完美的耶穌受難史行動劇。

 

我們請對團康、舞蹈、戲劇、體育等學有專長的林鳳兒老師,也是本堂的教友來擔任編導重職,也真難為了她,臨危受命要於最短的時間中,既要編出劇本,又要指導演員的表演,不過以她的多才多藝,表現的非常優秀,她自聖經瑪竇福音中二十一章,至二十八節,馬爾谷福音中第十一章至十六章,路加福音中第二十二張到二十四章,以及若望福音的第十二章到二十章等章節中所記載的事蹟,編寫了六幕劇情。

 

第一幕: 是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城,配合婦女們高舉聖枝,夾道歡呼披風舖地,及聖詠團的賀撒那響亮的歌聲中,來歡迎主耶穌達味之子,光榮的進聖城。

 

第二幕:  最後的晚餐,逾越奧蹟,為門徒洗腳,並建立聖體聖事及給了我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要彼此相親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世人才會認出你們是基督徒」。

 

第三幕:  山園祈禱,主耶穌訓示人要醒寤祈禱,免陷於誘惑,就在此山園中祈禱完被捕,而宗徒們逃散。此幕是在戶外用電影手法拍攝,更能顯出耶穌當時心靈的憂悶。

 

第四幕:  耶穌接受審判,於受不公的審判中告知世人「從今以後,你們將看見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邊」。在遭眾人吐唾沫並拳打戲弄後,還是被陷害釘在十字架上。而伯多祿想到主曾對他說在雞叫之前三次不認耶穌。,對耶穌的慈顏惠顧,打動了伯多祿的心,深深自責自己的軟弱與不義,掩面痛哭不己。

 

第五幕:  苦路,耶穌背負沉重的十字架,步上哥耳哥達髑髏的地方,一路上有許多人及婦女不捨的搥胸痛哭,跟隨?上山,途中耶穌體力不支,兵士遂強迫基勒人西滿幫耶穌背十字架,婦女不畏士兵的阻止,為跌倒的耶穌擦拭汗與血水,到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上面還釘塊「這是猶太人的君王」的牌子來侮辱耶穌。卻不知這正好榮耀了天父的子,默西亞耶穌。這一幕也是在戶外拍攝的,尤其當天正值寒流來襲,天候是那麼的寒冷而又陰幽,更顯出悲涼的情景,似乎天父也知道我們在追憶祂的聖子耶穌受難的事蹟,而有意配合我們。

 

第六幕:  耶穌復活,在第三日後復活,顯現給天主所揀選的人為祂作見證,並吩咐門徒們說:「你們要去訓導萬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

我們也藉?洗禮與基督同死同葬,也與祂一起復活而獲得新生。

 

聖名堂自十九年前於黃興路一間透天民宅小小聖堂開始,而後遷建到現在位於鳥松本館路,從當初的十來戶到目前己近四百戶的教友。本堂傳承?彼此互愛、溫馨和團結的特質,無形中己成為我們堂區精神象徵。在這次演出行動劇上,更是發揮出它的光與熱。

 

當在主日彌撒中宣佈將在聖枝主日要公演耶穌受難史的行動劇訊息後,就有不少教友自動自發的來參與演出,雖然我們沒有舞台劇表演的經驗,而且時間又緊迫,沒有太多的時間排練,但是大伙兒還是排除萬難,利用四個晚上的時間,到教堂來排練、定裝、走位、背台詞,大家都盡心盡力,抱?讚揚上主,虔誠與喜樂的心,用心揣摩演好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像劇中的主角耶穌(由段兆軒飾演),在山園祈禱中的無奈與心靈的憂悶,在為門徒洗腳時的謙卑,建立聖體聖事的莊嚴法像,於寒風中赤裸?身體,受鞭打時全身痙攣抽痛。像猶達斯(魯子成飾)為了三十銀幣的私利,而出賣了耶穌,那種貪婪的嘴臉,大司祭與司祭長(金嘉寶與杜佩芬姊妹反串)因妒忌而一付奸詐不屑的樣子。總督比拉多(王超群飾)優柔寡斷怯懦無能的性格。伯多祿(郁義榮飾)豪爽熱心又軟弱衝動的性格,因羞愧三次不認耶穌,懺悔傷心而掩面痛哭的真情流露。群眾中的婦女(由賴月猜與姚建安姐妹分飾)盲目起鬨,誇大的肢體動作。聖母瑪利亞(李明美飾)悲痛愛子被毒打受辱不捨的心情,又無能力幫耶穌解脫痛苦。另外演門徒的還有安德勒(高崑)雅各伯(洪惠寬)若望的(劉金吉)斐理伯(潘平雄)巴爾多祿茂的(許金鋒)多默(鄭榮宗)瑪竇的(李健成)雅各伯(陳凌宇)西滿的(楊觀輝)猶達的(張錦富)和百夫長(柴凱仁),演群眾的有王素玲(也反串過士兵)、魏春玉、張麗花、呂慧慧、李羅撒、王麗花等等,另外還有一群幕後默默付出的教友,為我們準備服裝的呂秀芳,製作道具的劉秀燕修女及郝筧英老師,幫忙化妝的張立蘅,場務聯絡是王素玲,至於音效電腦攝影等,則請林鳳兒老師的學生胡晉豪同學幫忙。聖詠團的合唱曲:賀撒納、靈魂神糧、朝拜十字架、銘刻於心。加上男高音張玉胤老師的Pie Jesu 和平使者兩首響亮莊嚴的獨唱,來做為各幕間的串場演出。更收到綠葉紅花,錦上添花之功。

 

這次的演出,雖然我們的演技是不太成熟,沒有佈景襯托,簡陋的服裝,但在彩排期間,大家都抱?虔誠的心,發揮了團隊精神,在聖神的助佑下,順利圓滿演出。甚至有些教友看了不由自主的熱淚滿眶。我們也自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創舉演出。

 

本堂曹神父於演出後,為了鼓勵我們努力的演出,還特別仿效了奧斯卡金像獎模式,製作了許多面獎狀,在復活節的彌撒中,頒發給表演優異者,這也是本堂溫馨的一面。筆者有幸也獲得了一面「最佳潛力金獅獎」受獎理由是飾演伯多祿而他是耶穌建立教會的基石,在受難過程中居然背棄耶穌,劇中將人性最軟弱的一面真實呈獻表演出來,完成不可能任務。「逾越節行動劇」表現特優,特頒此狀及天上賞報,已資鼓勵。